|
GELSP系列浪涌保护器 一、概述 雷电灾害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全世界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 随着电子、微电子集成化设备的大量应用,雷电过电压和雷击电磁脉冲所造成的系统和设备的损坏越来越多。因此, 尽快解决建筑物和电子信息系统雷电灾害防护问题显得十分重要。 随着相关设备对防雷要求的日益严格,安装浪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on Device, SPD) 抑制线路上的浪涌和瞬时过电压、泄放线路上的过电流成为现代防雷技术的重要环节之一。 二、雷电的特性 防雷包括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外部防雷以接闪器(避雷针、避雷网、避雷带、避雷线)、引下线、接地装置为主,其主要的功能是为了确保建筑物本体免受直击雷的侵袭,将可能击中建筑物的雷电通过避雷针(带、网、线)、引下线等泄放入大地。内部防雷包括防雷电感应、线路浪涌、地电位反击、,。雷电波入侵以及电磁与静电感应的措施。其基本方法是采用等电位联结,包括直接连接和通过SPD间接连接,使金属体, 设备线路与大地形成一个有条件的等电位体,将因雷击和其他浪涌引起的内部设施分流和感应的雷电流或浪涌电流泄放入大地,从而保护建筑物内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雷电的特点是电压上升非常快(10μS以内),峰值电压高(数万至数百万伏),电流大(几十至几百千安),维持时间较短(几十至几百微秒),传输速度快(以光速传播),能量非常巨大,是浪涌电压中最具破坏力的一种。 雷电放电可能发生在云层之间或云层内部,或云层对地之间;另外许多大容量电气设备的使用带来的内部浪涌,对供电系统(中国低压供电系统标准: AC 5OHz 220/380V)和用电设备的影响以及防雷和防浪涌的保护,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云层与地之间的雷击放电,由一次或若干次单独的闪电组成,每次闪电都携带若干幅值很高、持续时间很短的电流。一个典型的雷电放电将包括二次或三次的闪电,每次闪电之间大约相隔二十分之一秒的时间。大多数闪电电流在10,000至100,000安培的范围之间降落,其持续时间一般小于100微秒。 供电系统内部由于大容量设备和变频设备等的使用,带来日益严重的内部浪涌问题。我们将其归结为瞬态过电压(TVS)的影响。任何用电设备都存在供电电源电压的允许范围。有时即便是很窄的过电压冲击也会造成设备的电源或全部损坏。瞬态过电压(TVS)破坏作用就是这祥,特别是对一些敏感的微电子设备,有时很小的浪涌冲击就可能造成致命的损坏。 三、分级防护作用 由于雷击的能量是非常巨大的,需要通过分级泄放的方法,将雷击能量逐步泄放到大地。第一级防雷器可以对于直接雷击电流进行泄放,或者当电源传输线路遭受直接雷击时传导的巨大能量进行泄放,对于有可能发生直接雷击的地方,必须进行CLASS-I的防雷。第二级防雷器是针对前级防雷器的残余电压以及区内感应雷击的防护设备,对于前级发生较大雷击能量吸收时,仍有一部分对设备或第三级防雷器而言是相当巨大的能量会传导过来,需要第二级防雷器进一步吸收。同时,经过第一级防雷器的传输线路也会感应雷击电磁脉冲辐射LEMP,当线路足够长感应雷的能量就变得足够大,需要第二级防雷器进一步对雷击能量实施泄放。第三级防雷器是对LEMP和通过第二级防雷器的残余雷击能量进行保护。 1.第一级保护 目的是防止浪涌电压直接从LPZO区传导进入LPZ1区,将数万至数十万伏的浪涌电压限制到2500-3000V。 入户电力变压器低压侧安装的电源防雷器作为第一级保护时应为三相电压开关型电源防雷器,其雷电通流量不应低于60KA,该级电源防雷器应是连接在用户供电系统入口进线各相和大地之间的大容量电源防雷器。一般要求该级电源防雷器具备每相1OOKA以上的最大冲击容量,要求的限制电压小于1500V,称之为CLASS I级电源防雷器。这些电磁防雷器是专为承受雷电和感应雷击的大电流以及吸引高能量浪涌而设计的,可将大量的浪涌电流分流到大地。它们仅提供限制电压(冲击电流流过电源防雷器时,线路上出现的最大电压称为限制电压)为中等级别的保护,因为CLASS I级保护器主要是对大浪涌电流进行吸收,仅靠它们是不能完全保护供电系统内部的敏感用电设备的。 第一级电源防雷器可防范10/350µs、100kA的雷电波,达到IEC规定的最高防护标准,其技术参考为:雷电通流量大于或等于lOOKA (10/350µs);残压值不大于2.5 kV;响应时间小于或等于100ns。 2.第二级防护 目的是进一步将通过第一级防雷器的残余浪涌电压的值限制到1500-2000V,对LPZ1-LPZ2实施等电位连接。 分配电柜线路输出的电源防雷器作为第二级保护时应为限压型电源防雷器,其雷电流容量不应低于20KA,应安装在向重要或敏感用电设备供电的分路配电处。这些电源防雷器对于通过了用户供电入口处浪涌放电器的剩余浪涌能量进行更完善的吸收,对于瞬态过电压具有极好的抑制作用。该处使用的电源防雷器要求的最大冲击容量为每相45kA以上,要求的限制电压应小于1200V,称之为CLASS 11级电源防雷器。一般用户供电系统做到第二级保护就可以达到用电设备运行的要求了。 第二级电源防雷器采用C类保护器进行相一中。相一地以及中一地的全模式保护,主要技术参 数为:雷电通流容量大于或等于40KA(8/20µs);残压峰值不大于1000V;晌应时间不大于25ns。 3. 第三级保护 目的是最终保护设备的手段,将残余浪涌电压的值降低到1000V以内,使浪涌的能量不致损坏设备。 在电子信息设备交流电源进线端安装的电源防雷器作为第三级保护时应为串联式限压型电源防雷器,其雷电通流容量不应低于10KA。 最后的防线可在用电设备内部电源部分采用一个内置式的电源防雷器,以达到完全消除微小的瞬态过电压的目的。该处使用的电源防雷器要求的最大冲击容量为每相20KA或更低一些,要求的限制电压应小于1000V.对于一些特别重要或特别敏感的电子设备具备第三级保护是必要的。同时也可以保护用电设备免受系统内部产生的瞬态过电压影响。 对于微波通信设备、移动机站通信设备及雷达设备等使用的整流电源。宜视其工作电压的保护需要分别选用工作电压适配的直流电源防雷器作为末级保护。 4、第四级及四级以上保护 根据被保护设备的耐压等级,假如两级防雷就可以做到限制电压低于设备的耐压水平,就只需要做两级保护,假如设备的耐压水平较低,可能需要四级甚至更多级的保护。第四级保护其雷电通流容量不应低于5KA。 四、产品概述 GELSP系列浪涌保护器严格按照IS09001国际质量体系标准进行生产,符合GB 18802.1- 2002/IEC 1643-10技术标准,具有雷电电流通流大,响应时间快、易于安装、安全可靠、技术领先等特点,能有效保护各种低压配电系统。GELSP系列防雷产品广泛应用于电讯、金融、公安、气象、广播电视、高速公路、石油化工、机场、学校、医院和各种工业场合,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五、GELSP-H系列产品 1.概述 GELSP-H系列浪涌保护器(以下简称“保护器”)适用于交流50/60HZ、380V以下的TN-S、TN-C、TN-C-S、TT、IT等供电系统,用在LPZOA与LPZ1区域LPZOB与LPZ1区的界面处的等电位连接,对电网因雷击或浪涌过电压进行保护。 2. 选型
可以衍生带报警品种(型号尾中加B),可以衍生带遥信触点品种(型号尾部加X) 3.技术参数
六、GELSP-B/C/D系列产品 1.概述 GELSP-8/C/0系列浪涌保护器(以下简称“保护器”)适用于交流50/60HZ, 380V以下的TN-S、TN-C、TN-C-S、TT、IT等供电系统,可作为LPZ1、LPZ2与LPZ3区界面处的等电位连接,适用于住户配电箱、计算机设备、信息设备、电子设备及控制设备前或最近的插座箱内,结电网因雷击或浪涌过电压进行保护。 2.选型
3. 技术参数
说明: 1.遥信触点 保护器可以制成带有遥信触点的品种,遥信触点是下常开触点,如果保护器的一个模块或者多个模块生效,触点将闭合,送出故障信息。遥信触点额定值: AC36V、1A。 2. 报警器 报警器由AC220V供电,保护器正常工作时指示灯为绿色、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声、光报警功能:当保护器模块失效后,报警器将发出蜂鸣声,同时将正常运行时的绿灯变成红灯。检测人员如按下停止按钮,蜂鸣音将暂时停止,但红灯将继续显示),如果24小时后仍没有消除故障,报警器将再次发出蜂鸣音。 |